內地劇團吸港戲迷 藉《雷鳴》提升演與賞層次
摘自 《成報 04/06/2005》

《雷鳴金鼓戰笳聲》一劇,若問誰人唱得好演得妙? 當然是首推聲哥(林家聲),他是該劇的原唱者,唱唸做打 工夫火喉十足,而且有自己的腔口,演繹得聲情並茂, 流水行雲,獨樹一幟,已將此劇演化為自己的戲寶。好 戲自有追隨者,該劇從60年代演出至今,經歷了數十年, 已塑造得更圓滿,其中也吸引過不少伶人演出這一戲寶, 同時也有內地粵劇團的份兒。

內地伶人 追求港式風格 從內地粵劇團的表演取向,以及唱腔的變化來說, 可以看到他們已逐漸追求港式粵劇風格,「湛江粵劇團」 幾位台柱在港的演出,更可見其中底蘊。在劇本方面, 他們大量採用香港大老倌的戲寶,如:《紅樓夢》、 《雷鳴金鼓戰笳聲》、《無情寶劍有情天》、《紫釵記》等, 演繹手法業已與香港劇團無異,且看上述劇團的兩位年輕演員 梁兆明和麥文潔,以其聲色藝打入香港粵劇市場,為本地伶人 和戲迷帶來甚麼影響或經驗?

若以開闊的視野來看粵劇,內地和香港的粵劇都各有其特點, 如能在互相取長補短下,大家可把藝術造詣推得更高。 好像「湛江粵劇團」演聲哥的戲寶《雷鳴金鼓戰笳聲》, 飾夏青雲的梁兆明和飾趙翠碧公主的麥文潔,二人皆演出了行當本色, 也能做到令香港戲迷矚目,相信無論是本地老倌或戲迷,都有被鼓動 起追求粵劇「表演」和「欣賞」的更高層次。

唱詞讀音 成論點 《雷鳴金鼓戰笳聲》一劇的內容,戲迷已相當熟悉,是一齣國恨家仇 的宮闈戲,梁兆明和麥文潔一生一旦的表現,挺能切合劇情需要,做戲 感情投入,就聲色藝來看,內地演員有他優勝的地方,單在聲腔來說, 生旦都有嘹亮的聲線,所發出的音域廣闊,高腔和低腔的處理十分理想, 也能達到柔揚悅耳的效果。

可是,在唱詞上,本曲的確有一個爭拗點值得討論的, 就是在第四場「送別」中那句--生唱:「一片春愁帶酒澆」的「澆」字, 都被唱了個「繞」字,或變成「嬌嬈」兩個字入詞,查黃錫凌《粵音韻彙》, 這個「澆」字應讀作「嬌」音;而「一片春愁帶酒澆」的「澆」被唱 成「嬌嬈」,大抵是因拉腔而造成的謬誤。至於,另一個唱音問題--旦 唱:「人若梅嬌,正愁橫斷塢」的「塢」字,也有被唱成「澳」字,應讀 作「摀」音才對。此外,由於各地區不同,在口音的同化上,需要下一點 工夫,但很明顯梁麥兩位台柱,在唱腔上都能表現到乾淨利落。

梁兆明 有魄力觀眾受落

說到「色」方面,內地演員的扮相不亞於本港的,充分融合粵劇的大氣候, 而他們略瘦的體形,使其外表更具吸引力,在舞台上瀟灑的形象最為觀眾 受落。色方面已經涉及藝術要求,演員必須訓練自己,在舞台上揮灑自如。 在《雷鳴》一劇當中,生旦配襯適宜,兩人的衣飾又令人感到順眼,搭配 很好,梁兆明年輕而有魄力,又曾拜林錦堂為師,唱腔是「聲」派路線, 出來的效果頗能讓觀眾受落,亦有人譽為少年的林家聲。

《雷鳴金鼓戰笳聲》屬武場戲,但並非由頭打到尾,在全劇的五場布局中, 只是最後一場武打程式較多和明顯,是一齣以國仇家恨作鋪墊的愛情劇, 大有武戲文做的表現手法。事實上,梁兆明演昔日林家聲的夏青雲角色, 他在唱唸做打上都交足功課,尤其在打方面,但見刀斧劈頭,埋身過招, 槍來槍往,又施展拋槍技巧,前面拋槍,後面接槍,又以翻身動作配合, 美化效果,都令觀眾一開眼界。

更新日期: 2006年3月21日